官网新闻
号称智能客服,用起来怎么好似“智障客服”?如今,一提起客服电话,许多人都气不打一处来。年轻人听罢云山雾罩的机器人语音,基本能找到人工客服,但老年人往往“迷路”,遭遇无所适从的尴尬。 从本报记者的调查来看,有些电话“温馨提示”说了一大堆,可一到转接的关键时刻就“卡壳”,好不容易进入人工服务通道,电话那头却总是冰冷的“坐席忙,请稍后”。还有一些APP的智能助手,让人先描述问题,可用户描述后又表示
号称智能客服,用起来怎么好似“智障客服”?如今,一提起客服电话,许多人都气不打一处来。年轻人听罢云山雾罩的机器人语音,基本能找到人工客服,但老年人往往“迷路”,遭遇无所适从的尴尬。
从本报记者的调查来看,有些电话“温馨提示”说了一大堆,可一到转接的关键时刻就“卡壳”,好不容易进入人工服务通道,电话那头却总是冰冷的“坐席忙,请稍后”。还有一些APP的智能助手,让人先描述问题,可用户描述后又表示“看不懂”。即便输入“人工客服”“电话客服”等关键词,这些智能助手依然答非所问。
很多老年人本就对智能手机一知半解,能够完成基本操作已经不易,面对如是障碍,应对起来更加力不从心。遇到不明白甚至利益受损的情况,有现实网点的,还可以费事跑一趟,若是纯网络业务,多半只能吃哑巴亏了。
从银行、电信等公共服务,到电商、会员等网络业务,智能客服的覆盖面越来越广。这确实是利用技术红利、减少人力成本的好办法,但必须指出,智能化只改变了服务的形式,并未改变服务的本质。
客服就是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,那些解决不了问题的所谓服务,渲染得再花哨、再先进,也是一种。市场上,消费者是会“用脚投票”的。在智能客服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,盲目地挤压甚至取消人工客服,只会助长矛盾。不满率潜滋暗长,到头来,还是企业买单,那点节约出来的人力成本也得搭回去。
好的服务一定是以人为本,进一步说,意味着尽量精细化满足千差万别的诉求。老年人群体庞大,同时有行动不够灵便、对新生事物不够了解等特殊性,理应成为服务业重点关注的对象。
且不说当前智能客服还“槽点满满”,即便将来基本完善,是不是也该保留人工服务通道,甚至开发老年人专属客服?目前,有一些电商平台、通信企业推出了老年人专属服务,但总体上看,规模不大、效果一般,本身也有“噱头大于实用”之嫌。究其根本,多半还是认为银发族的权利主张不强,不会真的急眼较真儿。
中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做好“适老化”准备,不仅是出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,更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现实需要。面对3亿老年人,公共服务需要专门设计、覆盖到位,商业服务则大可在提高服务水平中挖掘消费潜力。总的来说,如何更好服务老年人,是一道现实课题,现在暴露出的种种短板,都值得相关部门举一反三。
近些年,新业态兴起导致的线下打车难、现场挂号难等问题,已经得到社会广泛关注,相关方面也在“纠偏”。期待全社会都来继续发掘现实痛点,进一步推动社会服务的“适老化”改造。天博